散。消散也不是消失得没有此物,只不过是肉眼看不到而已。气学以“太虚“”表示“气”的消散状态,这是本来的原始状态,“气”是“太虚”与万物的合称。
横渠先生又曰:“知虚空即气,则有无、隐显、神化、性命通一无二。”
气学、理学、心学三家之间同根同源又各有分歧。
心学与理学的关系已经不必过多赘述,心学圣人在悟道之前本就是理学弟子。
气学在过去被认为是理学的分支。
气学认为“通天地,亘古今,无非一气而已”,认为“气”是天地万物的根本,“理”是“气”变化的条理秩序。
正所谓“初非别有一物,依于气而立,附于气以行也”,气学不同意理学圣人“理与气是二物”的见解,认为“尽天地之间,无不是气,即无不是理也”,“气”是实体,而“理”是规律。
由此分成两大个完全不同的派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