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所探,并且细析各种现象中暗藏的危机,极力怂恿周世宗立刻向蜀国出兵。这两人便是刚刚出使蜀国归来的王策、赵普。周世宗一听殿外传报赵匡胤进见,立刻离了龙案下三阶九龙口。像这样君迎臣归的待遇自古以来能享受到的人寥寥可数,而赵匡胤便是其中一人。赵匡胤进殿之后,赶紧请周世宗重新落座龙椅,先拜倒金山行过君臣大礼。转过来才与王策、赵普见礼。他没曾想在这里见到这两人,既是惊喜又感意外。特别是那赵普,是他最为依仗的臂膀,但两人已经许久未曾见面。上次赵普探亲回京后马上又赶往蜀国,赵匡胤则赶往南唐,所以只是由赵匡义转交了封书信却未曾见到面。三人相互寒暄之后,赵匡胤也不故作姿态,抢先将自己一路遭遇阻杀、被困刘总寨的事情说了。正当他要将自己被阻原因分析给周世宗听时,外面突然有户部的紧急奏报呈上。周世宗看到紧急奏报后放声大笑,那笑声震得整个龙殿“嗡嗡”作响。也难怪周世宗在属下面前如此不加收敛,从双宝山一战之后,他所接到的奏章、军报全是些说苦报难的事情,搞得他五心烦躁、愁绪蔓生。但是今天这个紧急奏报却是个喜报,一扫多时缠绕周世宗心境的阴霾。“好!好!九重将军,你出的那灭佛取财的计策真是好。刚才是我要求户部佛财收缴点每天必须递上的急报,他们今天一天收取了就近的上党和东郡两处,所得佛财便已经十分可观。钱财和拆庙所得铜铁材料不说,单存粮便可让你禁军用上个把月的。”周世宗说着话,将手中的奏报递给赵匡胤。赵匡胤接过奏报却没有看,而是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周世宗,口中欲问又止。的确,赵匡胤无法不迷惑,刚才周世宗夸奖他时提到他所出计策为“灭佛取财”,而赵匡胤记得自己明明是在密折上留下“佛财”二字。而且为了取得佛财而又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,自己还想好了几种妥善的办法。只是回来的路上遭遇刺杀围堵,而周世宗一时等不及了,未曾将自己的办法运用上,自己急急地采取了极端手段。但是现在从周世宗笃定的语气中听来,好像是说这极端手段就是自己的密折所留。赵匡胤真的迷茫了,他不断在心中询问自己:是自己在折子上多写了些什么、错写了些什么,还是世宗将那佛财两字的含义理会错了?“大周天佑,这都是皇上福德感天才有的大好转机。微臣虽然是想到从佛财下手这一途径,但是已经忘记当时是如何给皇上细留密折了。”赵匡胤很巧妙地应对周世宗。这番话既拍了马屁,又不丢失功劳,最终要是出现什么责任的话,还可以推卸。
“你什么细留密折,就那么几个字,你自己看看吧。要真细留了还用我耗费那么多的心思、经受那么多的煎熬?”周世宗说完话从龙案上拿起一封折子抛给赵匡胤。多灭取赵匡胤看了一眼奏折上自己亲手压封的蜡印形状,便确认这正是自己当初留给柴荣的那份密折。但是打开折子后一看,他的心不由猛地惊颤了一下。“折子上的内容不全是自己写的。”赵匡胤在心里很肯定地对自己说。他明明记得自己只是在正页页面上竖着写了“佛财”二字,但是现在前面翻启的副页上却多了竖着的“灭取”二字。怎么会多出这两个字的?这密折加了自己亲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