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的情形,都没有仔细打听。允中夫人正在坐蓐,也没有理会这事。过了一个多月,杨夫人已经满月,办过了杨展的满月饼酒,两夫妻正在后堂,抱着杨展,弄儿为乐。前面管家忽然进来请示,说是“上月老爷在江边救回来的一对夫妇,男的病已痊愈,女的还生了一个女孩,感激老爷恩典,一定要给老爷和夫人当面叩谢。”杨夫人一问经过,才明白家里养着两个落难夫妇,便叫进后堂来,问个明白,在他们夫妇心里,以为定是一对小户人家夫妻。不料管家领着这对夫妇进来,远远便觉出这一男一女,与众不同。先头走的男人,年纪不过四十左右,英气勃勃,顾盼非常。后面跟着的妇人,手上抱着孩子,年纪不过三十左右,生得蛾眉凤目,素面朱唇。两人虽然都是一身布衣,却显得雅洁潇洒,步履安详,杨夫人颇有见识,看出这对夫妇大有来头,忙暗暗通知杨允中说:“进来的两位,决不是平常人,我们不要失了礼数。”知会之间,管家已领进后堂来。管家一闪身,向上面一指,便说:“上面是我家老爷和太太。”男的上前向杨允中深深一躬,便要跪下。允中忙不及双手架住,不意这人两臂如铁,重于泰山,如何架得住。杨允中吃了一惊,一看自己太太,已把怀中孩子,交与身边使女,和那妇人在地上对拜,妇人臂上依然抱着孩子,起落却非常矫捷,忙也学他夫人的样,跪下地去,和那男的对拜了几拜,男的跳起身来,抱拳说道:“愚夫妇身受大恩,在尊府又打搅了这多天,理应叩谢,不料贤伉俪如此谦逊,教愚夫妇一发不安了。”允中听他出语不俗,不亢不卑,忙说:“四海皆兄弟,偶然投缘,何足言恩,这许多日子,没有趋前问候,反劳两位玉趾,更使愚夫妇惭愧极了。”宾主一阵周旋之后,便在后堂落座,杨夫人更是香茗细点,殷殷招待,问起姓氏邦族,和江行遇盗情形来,男的似有隐情,并没详细地说,只说:“姓陈,家住成都,经商为业,不意这次路过岷江,盗劫一空,受伤几死,万幸遇着善人爱护,真是生死骨肉之恩,没齿不忘,现在托庇多日,贱恙已愈,归心如箭,特来告辞,不过还有不情之请,贱内拟在夫人庇荫之下,暂留尊府,充作婢仆,稍尽犬马之劳,在下一人先回成都,清理账目,补办货色,再来趋府接她,未知能蒙俯允否?”说罢,又向杨允中夫妻,深深一躬,杨夫人便说:“尊驾只管放心回去,我一见尊夫人,便觉有缘,便是尊驾不说,我也要留尊夫人多盘桓几天,婢仆之说,再也休提。”说罢,便吩咐在后堂摆起筵席,款待陈姓夫妇。
第二天,陈姓的男子,便拜别登程,杨允中又送了许多盘缠银两,衣履行李。姓陈的也怪,毫不客气地笑纳,从此嘴上不道一个谢字,很放心把他妻子和初生的女儿,留在杨家,竟自回成都去了。姓陈的走后,杨夫人便把姓陈的妻子,留在上房住宿,上上下下都喊她一声“陈大娘”。杨夫人很是另眼相待,还替她做了许多衣裳,和她女孩子的应用的东西,而且叫她和自己同桌饮食。陈大娘也特别,平时对上对下,和气异常,只要探问到她们夫妻来踪去迹的详情,便有点沉默寡言,她只回答你不即不离的一言半语,教人摸不清楚怎么一回事。如果和她说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