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庆熹纪事第三部

关灯
护眼
第二十三章王举
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

,“翁卿,这江山不是朕一个人的,天下百姓的钱粮养着朕,也养着朝中的大臣,朕和翁卿,和几千朝廷臣工,不为了他们,就算为了自己良心安宁,不也应该尽心尽力么?”他沉默了片刻,在翁直微微的呜咽声中强令心情平复,“朕有多少能指望的人,如果翁卿都不肯说句实话,朕还有什么盼头?今天我们君臣好好的说开,不行么?”“是。皇上既然这么说了,臣冒死直言。”翁直只觉多少年的委屈悉数涌上心头,料想皇帝这些年也是一样,掏出手帕,擦拭脸上的泪水,冲口而出道,“皇上登基伊始,太后下诏先诛杀了叛逆的颜王,当时连坐的十几员大臣虽然死有余辜,但其中也不乏平日的直臣。逆王势大,又兼统领震北军多年,朝中的官员多少都与逆王有千丝万缕的干系,尤其是兵部的大将,几乎都由逆王提拔,如何不人人自危?再者……”翁直说到一半,连自己也吃了一惊,犹豫半晌。“再者,当年勤王的四家藩王已成朝廷心腹之患,大臣们无论往哪边靠,今后都是莫大的后患。为藩王说句话,就怕惹恼了皇帝;站在皇帝这边,只怕被藩王翻出些陈年旧事,难以自保。”皇帝叹气,“对不对?”

“皇上……圣明。”翁直低下头。“朕给你打个保票。”皇帝道,“这么些年了,都不见颜王的旧人作乱,难道还不足说明你们的清白?以后谁要是敢拿这件事挑拨离间,朕决不轻饶。”“谢主隆恩。”翁直扑通跪倒,“吾皇仁慈圣明。”皇帝安抚了一番,渐渐说到正题上,“今天的议论,翁卿什么主张?”翁直道:“以臣看,大军还是固守西努阿河为妥。”“为什么?”皇帝追着问。翁直道:“现在的震北军,与先帝时的震北军不可同日而语。上元六年、九年,两出雁门,三十万大军都是精骑轻甲,粮草充足,可做长途奔袭。自逆王伏罪之后,震北军四分五裂,多数精兵马匹被藩王瓜分,留下的骑兵只得十二万。朝廷征收的粮饷,虽足够三十万大军一年的军备,但是马匹尚缺,就算是调至乐州的征勇悉数开至前线,仍有多数是步兵。较之匈奴的轻骑,恐怕追之不及,一旦前锋遇伏,更是远水不解近渴。皇上让震北大将军王举固守,截断匈奴南下必经之路,封锁肥沃草原,不予其修养生息的机会,是上上之策,臣开始便赞同得很,没有异议。中原和匈奴纠缠了百年,皇上不可心存一战而破的侥幸,要有长期苦战的决心。”“你说得对。”皇帝大喜,不住点头激励,“现今王举和必隆分歧甚大,你看有何良策?”“必隆是亲王的身份,王举又是擎节钺的授命大将,自然僵持不下。以臣所见,应当遣一名德高望重的皇室贵胄,领皇上的严旨监军才好。”“德高望重的皇室贵胄?”皇帝思量,“朕的皇兄景佑亲王如何?”翁直道:“皇上信任景佑亲王,自然是好的。臣想的却是巢州王良涌。”“哦?”皇帝微微一笑,“翁卿直言不妨。”“是。景佑亲王才干虽佳,当年不免有夺嫡的念头,将他派至军前,会有些议论纷争。亲王多了顾虑,如何领兵?巢州王是皇上的叔辈,论身份更重;论才干……”翁直笑,“监军一职,只要一贯了皇上的旨意,才干么……”皇帝点头,君臣二人都心照不宣,闭口不谈成亲王景仪,当即敲定

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
最新小说: 逆天改命,凡人成仙记   人种仙食   仙田   九死疯魔   自在真仙   天命反派:开局拿下师尊,签到九玄龙体   西游:人在斩仙台,斩到齐天大圣   无尽龙域   星路仙踪   玄穹问道录   我在修仙界开发新技术   万族唯尊   天武战祖   甲木仙经   噬魂真仙   万古独行   体王   仙侣返还,从三公主选婿开始   穿成杨过之玩转神雕   北凉悍刀行